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废气
(1)扬尘
目前厂区内相对平整,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地基开挖时造成土壤裸露,建筑材料运输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如遇干旱无雨天气,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影响范围一般为150m左右,扬尘量与风速直接相关。
为了减少施工期扬尘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建设单位应根据《邵阳县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规定,采取下列8个100%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①由于项目厂界南面100m******学校分布,施工期建筑工地周边做到100%设置围挡,物料密闭运输100%。
②场地内裸露黄土要采取洒水、防尘布苫盖等有效防尘措施,要做到100%覆盖,保证施工工地环境整洁。
③施工工地工程车出入口必须设置洗车平台、洗车池等,配备高压冲洗设备,做到车辆离场100%冲洗。严禁车轮带泥、车厢肮脏货运车进入城区道路。
④施工场地要求做到100%硬化,工程车出入口道路硬化不少于30米。
⑤在施工过程中若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天气,应及时洒水压尘,做到100%湿法作业。
⑥扬尘监控安装100%,工地内非道路移动机械车辆100%达标排放,工程完工后,及时完成渣土清理工作。
通过上述措施处理后,施工粉尘将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厂界浓度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限值(≤1.0mg/m3),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2)机械废气
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THC等,燃油废气的排量小但对小区域内的大气环境有较大的影响,要求施工单位选用专业作业车辆,选优质设备和燃油,加强设备和运输车辆的检修和维护,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
2、废水
项目施工期的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场地、设备冲洗废水和生活废水。
(1)施工场地及设备冲洗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废水主要为设备清洗废水、运输车辆冲洗废水、施工场所初期雨水以及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等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及极少量设备跑、冒、滴、漏的污油,产生浓度分别约为300-350mg/L、8-10mg/L,产生量约5m3/d,项目禁止运输车辆在施工生产区加油,必须去专业加油站加油。项目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沉淀池、隔油池各1个10m3)处理后用于生产或者道路洒水降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修均在专业维修站维修,禁止在施工生产区维修。为了减少养护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在路面养护洒水过程中,采取少量多次,尽量减少水流到环境中。浇筑混凝土涉及施工环节较多且废水较分散不易收集但量相对较少,环评建议加强管理,规范施工,设置简易收集装置收集后排至沉淀池(10m2)处理后回用于道路、道路洒水抑尘。
项目施工区域雨季暴雨径流冲刷裸露的地表土壤将产生含SS较高的雨水,其浓度约为800mg/L。必须道路边界处设置截流沟,并在地势较低的中部设置一个初期雨水沉淀池(10m2),并设置进水阀门,收集前15分钟的雨水,收集后的雨水经沉淀处理,用于场地洒水抑尘。
项目施工方应特别注意施工管理,规范施工,严禁施工废水排放。
(2)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居民,施工场地不设食宿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到附近餐馆就餐,因此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过程施工人员产生的如厕废水,利用周边公共厕所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采取上述措施后,能有效的控制施工期废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预计施工期废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预计施工期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类污染将随之不复存在。
3、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和施工运输车辆噪声。施工机械噪声主要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电锯等运行时发出的噪声。施工机械及车辆噪声强度约为89-100dB(A)。具有局部噪声值高、无规则、突发性等特点。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所在区域声环境的影响,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
①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应为低噪声设备,对设备应采取减震防噪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②采用距离防护措施:设备尽量不集中时间段施工,并将其尽可能移至距离敏感点较远处,同时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
③禁止建筑施工单位在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建筑施工噪声的作业,确因生产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在中午(12:00-14:30)和夜间(22:00-次日凌晨6:00)进行连续施工作业的,应向相关环保部门申报。取得《中午、夜间特殊需要建筑连续性施工证明》后提前3******居民后方可进行施工。
④应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在距敏感点较近的路段应减速行驶、禁止鸣笛、禁止在夜间运输建材或建筑垃圾。
因此,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减轻施工期间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结束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将会随之消失。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为综合楼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切割边角料、钢筋、废弃模板、电焊固废等,钢结构建筑垃圾产生量0.2t/m2******居民拆迁,则建筑垃圾产生量约2627t,集中收集后,能回用的回用于填方,不能回用的交由渣土部门集中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弃渣
本项目“三通一平”时产生少量土方,本项目场地相对平整,挖方主要为地下室,挖方量约1750m3,产生的挖方通过城步县渣土办进行清运。
运输渣土、泥浆、建筑垃圾等散体建筑材料,应采用密闭运输车辆或采取篷覆式遮盖等措施,严禁发生抛、洒、滴、漏现象;安排洗车人员,对每辆渣土车出场前均要清洗,不得将泥土带出现场,严禁超载运输,渣土装载低于厢板10厘米以上。
(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kg/d,及时收集后外运,交由当地环卫管理部门处理。
综上所述,采取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
本项目目前土地已平整,施工期主要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材料堆放处置不当,遇较大降雨易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项目周边林地。为了减轻项目施工对项目周围植被的影响,建设方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设方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作业,文明施工。
(2)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绿化和美化,减少景观破坏。
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会因汽车来往运输碾压导致土壤表层结构输送,使土壤抗侵蚀能力大大削弱,且本项目地势北高南低,裸露边坡在降雨和径流作用下,易产生水土流失。为防止水土流失,本环评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项目产生的弃渣应及时清运,对临时堆存的渣土和其他建筑材料进行合理覆盖,施工结束后对场地的及时硬化和绿化美化处理。
(2)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低洼处的防护,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通过采取上述水保措施后,可以较大程度上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并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水土流失随之消失。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在建设期间,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是暂时的,随着项目施工期的结束,影响消失。为保护项目所在地环境在项目施工期不受严重影响,施工单位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严格落实各种污染防治措施。
|